新闻资讯
MK体育- MK体育官方网站- MK体育APP
王世立,男,汉族,1978年8月生,党员,大学本科学历,云南曲靖呈钢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,高级工程师、高级技师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。他长期扎根于钢铁生产一线,在钢铁行业电气设备运行和维护岗位上,始终坚持科技创新、技术创新,不断研发新电气技术、改造生产工艺设备,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0篇,带领团队先后取得国家级专利106项,完成技术革新节能改造36项,每年为公司创收2亿多元。他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,在炼铁、烧结、炼钢、轧钢、电气、焊工、钳工七个工种上无私做好“传帮带”工作,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了当地钢铁行业技能人才的“孵化室”,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模范标兵。
段金辉,男,汉族,1972年8月生,党员,大学本科学历,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,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。云南省“兴滇人才奖”获得者。2006年,他带领58户农户成立“通海县云秀玫瑰专业合作社”,为成员提供月季花种植全流程服务。2009年,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成立,他带领团队攻克鲜切花技术难题,创新低耗高效无土栽培技术,将鲜切花生长周期从每年3至4茬提至8至9茬,产值提高2至3倍,并把该技术用于蔬果生产,提升产量与品质。他还聚力花卉新品种研发,建设种苗研发繁育中心,助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。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辐射带动周边3500户农户种植月季花7000余亩,助户均增收2.3万元,带动经济效益达3.5亿元。
张永富,男,彝族,1991年8月生,党员,大专学历,云南德胜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机修厂机安工段铆工三班班长,工程师、技师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全国优秀农民工。张永富自2008年8月进入公司以来,勤奋好学、勇于创新,充分发挥公司生产技术骨干的“传帮带”作用,培养了数名技术能手。他带领员工攻克技术难关,破解检修难题,用于技术革新所完成的各项检修工程投用至今运行正常。2024年,他被抽调到机修工程处,负责公司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全厂综合管网建设电缆桥架制作技术、图纸审核、修改及现场安全监管等工作,他利用假期参与设计、制作施工图,严格把控现场安全,最大限度解决工期滞后问题,按时完成了综合管网建设项目,为公司技改推进奠定坚实基础,为楚雄州乃至云南省钒钛新材料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曾虎龙,男,彝族,1977年1月生,党员,大专学历,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党总支书记、村民委员会主任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。他致力于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,创新“155”模式优化产业结构,激活文旅产业活力,让全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大关,“空壳村”实现华丽转身。他开辟就业岗位300余个,开发特色手工艺品促进产村融合,助农户户均增收5万余元。他弘扬民族文化,组建传习协会,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展演,提升文化吸引力。他搭建幸福驿站,为“一老一小”解决难题,赢得广泛赞誉。他实施网格化管理,组建“三团四会”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成效明显。蚂蚁村先后获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国家森林乡村”“全国文明村镇”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等荣誉。
蒋勰,女,彝族,1979年6月生,民建会员,大学本科学历,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质量部部长,副主任药师。云南省劳动模范。蒋勰参与取得国内发明专利21个、国际发明专利2个。帮助公司先后通过国家中药饮片GMP、保健食品GMP、药品批发零售GSP、牙膏生产许可、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及中药饮片ISO9001、食品ISO22000、环境体系ISO14001认证。先后使公司三七种植基地通过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评价、云南省中药材GAP延伸检查,获有机认证。帮助公司取得7个保健食品批文,主持完成16个产品质量标准研究,参与完成13款牙膏的研究开发,作为公司代表参与2025年版《中国药典》中三七及三七粉的标准修订。
贺丽远,男,纳西族,1978年12月生,党员,大学本科学历,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、警务技术四级主任。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、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。从警27年,贺丽远一直奋战在搜排爆工作一线,“零差错、零失误、零伤亡”处置700余起涉爆警情,成功拆除全国首例水银开关反触动爆炸装置、云南首例复合式爆炸装置、一枚100公斤战时遗留航弹等百余枚爆炸装置;执行警保卫防爆安检任务7000余次,开展防爆安检培训14000余人次;参与编写昆明市公安局《防爆安检工作规范》和《防爆安全检查办法》,探索出“安检任务分层负责,涉爆现场二级处置”工作模式;参与“院局合作下的安检防爆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研究”等多项课题研究,为云南省防爆安检工作规范化、专业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李青霖,女,汉族,1973年8月生,党员,大学本科学历,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,正高级教师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云南省先进工作者。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入选云南省“十种好校长”。她长期坚守教学一线,在《中国教育报》《中小学校长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,应邀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交流100余场,编写教辅200余万字,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用书5套,主持国家级、省级课题5个并结题。她秉持“守正创新,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”办学理念,构建特色思政教育模式,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,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,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,带领学校获“全国文明校园”等各级各类荣誉287项,铸就了独特的办学品牌。
李怀秀,女,彝族,1977年2月生,无党派人士,大学本科学历,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演员、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、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负责人,一级演员。云南省先进工作者。她是践行习文化思想的典范,自筹资金创办3所非遗传习所,为2万余名学子免费教学传承技艺。她用云南音乐搭起连通世界的桥梁,多次到40多个国家交流演出,用古老唱腔向世界传递着生态人文互融互通的美好理念。她让“海菜腔”绽放耀眼光芒,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开幕式、COP15文艺演出、央视春晚等活动,在国内赛事中获多项金奖及歌王称号,推动“海菜腔”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是中华文化自信的传播者践行者推动者。
张金渝,男,汉族,1975年11月生,民革党员,博士研究生学历,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三级研究员。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张金渝长期从事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。近5年来,他主持省重大专项等8项,发表论文46篇,发明专利33件,登记新品种20个,制订国家、行业等各类标准36项。针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瓶颈,开展技术攻关,建立滇龙胆等重要道地药材生态高效生产技术体系;完成云南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,摸清了中药资源的家底。扎根怒江10余年,建立“草果+”提质增效示范基地40个,帮扶企业和合作社20家,培训农户5000余人,成果推广应用10万余亩,新增产值超过3000万元,用科技为富民兴边插上翅膀。